越南空战二 |
|
精华序号:200
来自论坛:小熊在线 《武器军事论坛》
内容说明:第五章 升级再升级
在第一架米格-21 式战斗机于 1966 年 3 月出现后,空战形势发生了另一次升
-
越南空战2
(10573字) 3Dmax (369527)于2004/05/13(21:04:15)..
第五章 升级再升级
在第一架米格-21 式战斗机于 1966 年 3 月出现后,空战形势发生了另一次升级。4 月 26 日,2 架米格-21 式战斗机向正在掩护 2 架 RB-66 式侦察机执行侦察任务的空军 3 架“鬼怪”式战斗机发动空中攻击时,这种三角翼的战斗机总算缩短了他们与美国航空兵的技术差距。一架“鬼怪”式战斗机向其中一架米格-21 式飞机发射了 2 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很快,该机发现被击中,其飞行员跳伞。在“4.26”空战之前,虽然击落过米格-17 式战斗机,但是,由于这次击落的是更先进的米格-21 式飞机,使这次空战的胜利显得要大得多。看来机动性能相对较差的 F-4 式战斗机,一旦掌握在具有良好训练的飞行员手中,是能够进行空战的。
越南空军涂装的 MiG-21F-13,该机保存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实际上是捷克制造。美国人将其涂上了越南 MiG-21PF 的涂装
美国海军自 1965 年 10 月以来,尚未击落过北越飞机,而米格飞机出现次数的增加,带来了改变这种状态的希望。3 架 F-4“鬼怪”式战斗机和 1 架 A-1“空中袭击者”攻击机击落了 4 架米格机,使海军获得空战战绩。海军的另一种主战战斗机,“沃特”公司的 F-8“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从战争开始就参加了空战,现在也取得了战绩。1966 年 5 月 12 日,“汉科克”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军第 211 舰载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哈尔·马尔海军中校首次用 F-8 式战斗机击落了米格飞机。
马尔与第 211 舰载战斗机中队的另外 3 名飞行员正在护送一个 A-4 攻击机编队,云层复盖了大部分航线,云底高为 1,067 米,他们发现 4 架米格-17 式战斗机从云下的低空向他们发起攻击。F-8E 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转向迎面而来的米格飞机,向其发射了一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导弹没有命中目标,但另外 2 枚导弹在仅仅 15 米的高度上命中了米格飞机,并将该机炸得粉碎。飞行员奥里根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飞机,并用 20 毫米航空机关炮攻击第 2 架米格飞机,直到炮弹打光,他可能击落了这架飞机。
BILL NORTHUP 所作“ALPHA STRIKE”,描述了哈尔·马尔与其僚机范帕特拉护送执行“铁手”任务的 A-4(注意 A-4 翼下的百舌鸟导弹)
F-8 式战斗机可能是海军的最后一种装备航空机关炮的舰载单座制空战斗机,而且可能也是极好的一种。它作为海军舰载超音速截击机于 1952 年开始研制,总共装备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 36 个中队。该机首次试飞在 1955 年 3 月 1 日,随着“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中队数量的增加,这种飞机的型号也在变化。一种主要的发展型是侦察型,最后称为 F8U-1P,后来改称为 RF-8A。它装备有若干不同类型的航空照相栩,还装备一种非常重要的用于战斗通信的数据链,这种飞机的情况还将在本书的后面内容中加以详述。F-8 式战斗机的后续型号,沿着增强火力、增大发动机功率和提高雷达性能的方向发展,并一直使用到越南战争的结束。
早期的越南空战中,在第七舰队航空母舰上服役的“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大多是 F-8C,F-8D 和少量的 F-8E,装备 4 门 20 毫米的航炮和 2 或 4 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导弹装挂在座舱下方机身的“Y”型挂架上。这是“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军械的基本配置方案。
范帕特拉击落米格飞机
9 天后,即 5 月 21 日,指挥官马尔的僚机飞行员,来自纽约长岛的海军中尉菲利普·v·范帕特拉,在与米格飞机突然遭遇时,击落了第 2 架米格-17 式战斗机。范帕特拉参加一个“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分队,该分队应召参加救援被击落的一架 RF-8 式侦察机的飞行员。该地域覆盖着低云,且位于北越防空兵力的作战范围之内,分队的 4 架战斗机均属于第 211 舰载战斗机中队,他们在该空域等待前来进行救援的直升机。
突然,范帕特拉感到他的飞机颤抖了一下,像是被高炮击中似的。在油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与长机准备离开该空域,寻找空中加油机进行加油和返航。然而,这两架 F-8E 刚把航向转向加油空域的方向时,他们听到“发现目标,是米格飞机”的呼叫。原来,留在原空域的双机发现和识别出几架米格机正向该空域飞来,他们发出呼叫后就准备进行拦截.范帕特拉和长机立即转返去参加同伴的行动,但是,范帕特拉很快就发现,他的飞机已经无法跟上他的长机,显然,飞机已经受到相当的损伤。
范帕特拉晚于长机约 30 秒钟进入战区,这时,其他“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已经与米格机进入空战。他操纵飞机环绕该空城飞行时,发现一架米格飞机正在接近 1 架 F-8 式战斗机,但不知道这架遭到威胁的飞机究竟是谁的飞机,范帕特拉通过无线电送话器对全体 F-8 式战斗机狂叫,让他们退出。然而已经晚了,这架“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被击落了。
这个受挫而愤怒的年轻海军飞行员看到另一架米格-17 式战斗机正从他的飞机的尾后方向向他接近,范帕特拉一推机头,对着地面俯冲下去,他受伤的座机摇摇摆摆地冲向下方。当他的高度接近树梢,速度达到 600 节(1,111 公里/时)的时候,才改出俯冲,把飞机拉起,这时,显然已经把米格飞机甩掉了。当他刚刚安定下来并向周围观察时,发现进行攻击的那架飞机正位于他的下方,显然正在返航。
Philip West 所作“Game, Set, Match, Checkmate - 211”,马尔与范帕特拉于 1966 年 5 月 12 日空战胜利后高速掠过汉考克航母。机型为 F-8E,马尔的飞机靠前,机号“150924”
范帕特拉必须迅速作出保证安全的决定:返回航空母舰并寻找空中加油机补充燃油,但他却操纵飞机追击这架米格飞机。他迅速接近他的猎物,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式空空导弹,并看着这架北越飞机消失在一大块燃烧造成的烟云之中。
范帕特拉立即飞向沿海岸的飞行航线,希望在油料耗尽、发动机熄火之前,能够找到空中加油机。当油量仅剩约 8 分钟的飞行时间的油料时,他发现了一架空中加油机,开始时遇到一些困难,后来终于接上加油管道。但这架加油机只能向他提供几分钟的飞行油料。这时,“汉科克”号航空母舰正位于 96 公里之外,由于飞机受伤,尾翼水平安定面的操纵能力受到限制,范帕特拉已经无法肯定是否能够平安地回到航空母舰上去了。所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返回了航空母舰,他发现,1 发 37 毫米高炮炮弹击中了他座机的机尾,在他“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的蒙皮上散布有 80 处弹片击中的孔洞。
北越米格飞机的作战积极性的确在提高,显然是由于取得了一些空战经验并在对付美国航空兵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美航空母舰编队的基本任务仍然是突击北越的目标。庞大的作战计划是针对其后勤补给线,目标从运输卡车、铁路车辆到桥梁。A-4 式舰载攻击机中队在其他作战单位(如 E-2“鹰眼”式飞机等)的协助下,持续不断地袭扰行驶在“胡志明小道”全线的北越汽车运输队。在这些卡车利用夜暗送行大量运输时加以突击是特别成功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的第 153 和 154 舰载攻击机中队成为完成这种任务的行家里手。“天鹰”式攻击机以双机为单位进行活动,1 架 A-4 式飞机携带照明弹,利用运输卡车短暂开灯的机会,以照明弹照亮疑有目标的地域,第 2 架 A-4 式飞机迅速急跃升并投掷武器。这种方法非常成功,击中或击毁了许多运输车辆。
1966 年 VA-153 装备的是 A-4C 攻击机,配属珊瑚海航母
桥梁是具有吸引力又具有危险的目标。通常它具有明显的战略重要性,也便于从空中发现和进入目标。北越那些不同长度的横跨各种各样的河流和航道的桥梁,尤其是铁路桥以及连接北越与中国供应线的桥梁,受到 A-6“入侵者”式舰载攻击机的注意。然而,那些桥梁也得到了严密的对空防御。在战争期间,任何遂行突击桥梁任务的空勤组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1966 年 8 月 12 日,美国海军第 65 舰载攻击机中队的 1 架 A-6 式攻击机,对连接河内与海防的海阳大桥进行了一次夜间突击,空勤组向该桥投掷了 5 枚 908 公斤的航空炸弹,越方由于受到突然袭击,仅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对空射击,而进攻的飞机早在此之前就脱离了目标。但是,事情并不总是如此倾利和安全,A-6 式攻击机的飞行员常常发现,他们需要想出各种各样的空中机动方法来规避沿河岸部署的岸上高射火力的抗击。至少有一个执行大胆的行动计划对抗对方空中威胁的空勤组,因遭到米格机的拦截而毁灭。他们飞入一个具有炽烈高射火力的空域,希望进入这一“荆棘丛”可以摆脱米格飞机的跟踪,当然,这种选择对于处于这种状态的空勤组来说,的确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石油战役开始了
1966 年 5 月 29 日,星期三,国防部长罗伯特·M·麦克纳马拉出现在人们所期待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公布了一条新闻:“美国海军和空军的空中突击力量重创了北越的 3 个石油设施,”一架空军的 F-105 式战斗轰炸机在攻击海防、河内和多桑地区的目标时被击落了。对北越石油储备系统的突击,使战争进行了一次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显然是危险的升级。从战役的一开始,美国的军事指挥官就获准打击北越战争机器的最核心部位,位于北越东北部的石油和重工业区。
然而,约翰逊总统是反对用空中突击人口密集区内的目标的方法使战争升级的。北越人很有战争经验,他们在 1965 年末至 1966 年已经开始修建地下仓库设施,同时,也加固了原有的仓库建筑,以对付意料中的美国空中进攻的升级。航空照相侦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越开始逐步加强对南越部队的供应。总统和国防部长终于在 1966 年 3 月批准了打击北越石油和工业体系的空中作战计划。然而,准予进行空中突击的授权是受到控制的,主要是政府仍然害怕伤害目标区内的居民。仅仅是在经过 2 个月的反复讨论并确定空中突击兵力能够将他们的航空炸弹投在特定的地辐内,并且不会伤害第三国的舰只或人员的情况下,华盛顿才批准开始进行代号为“滚雷 50”的空中战役。
这样,1966 年 5 月 29 日,海军“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第 14 舰载航空兵联队突击了海防的石油综合设施。战斗中,该联队的第 143 和第 142 舰载战斗机中队的 F-4 式战斗机掩护第 146 和第 55 舰载攻击机中队的 A-4 式攻击机进行了空中突击,共投射 19 吨航空炸弹和 127 毫米口径的、“阻尼”航空火箭弹,整个空中突击在 8 分钟内结束。跟随空中突击机群进入的一架 RF-5C 式侦察机的飞行员不久报告:“目标区看起来好像是被燃烧的石油毁灭了的世界一样”。与此同时,空军从泰国空军基地出动了约 70 架飞机突击了河内的油库,这是北越的第二大石油设施,“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舰载航空兵对其进行了空中掩护。忐忑不安的总统迅速宜布,所有空中进攻兵力均安然返回
F-4 正在发射火箭弹
麦克纳马拉在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最后授权发动空中进攻的原因是“对抗北越以汽车和机动船只加强从北越向南越进行的人员和装备的渗透”。麦克纳马拉回避回答有关来自其他国家可能的物资补给活动,例如,是否有其他国家的船只进入北越港口,是否向其他国家通报了此次空中突击。
石油战役在 1966 年的下半年继续进行,一直延续到 1967 年。那些对空中作战的限制最终都被解除了,航空兵获准进行他所计划的一切作战行动。7、8 月份的大规模突击,摧毁了北越大部分设施,以及向南方运送人员和补给品的铁路车辆、卡车、内河驳船和艇只。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和提供给报纸杂志发表的航空照片显示出巨大的浓密的黑色烟柱,从燃烧着的物资仓库翻腾升起,有些烟云高达 1 万多米。
所有航空母舰越来越频繁地到放飞阵位发送进攻机群。“富兰克林·罗斯福”号、“星座”号、“突击者”号、“汉科克”号航空母舰从非军事区附近海面出动“天鹰”式、“入侵者”式和“鬼怪”式飞机到海防去实施突击。飞行员们因终于解除了对作战行动的限制而兴高彩烈。
但是,可悲的事实是,这种突击晚了将近一年,对美国来说是很不利的。可能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压力,在前一段对北越的石油供应系统作斗争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捆住了自已的手脚。就在这一时期里,北越抓紧时机给各种得到良好防护的地下贮油罐和油料仓库灌满了燃油。如今被击中的目标只不过占所有油料仓库的九牛一毛,河内早已将他的储备物资进行了疏散。现在进行的空中突击在次数和规模上的升级仅仅增加了对北越的骚扰,并且给他们以宣传美国杀害无辜平民的口实。本年末,威斯特摩兰陆军上将在致夏普海军四星上将的一份补充报告中坦率地说:“我判定敌人并没受到削弱”。新闻界的报道,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我们在削弱北越后勤补给线方面并未取得进展,而人员和飞机的损失数却居高不下,使空中突击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人们引述麦克纳马拉的话说,预计到年底,飞机的损失将达 580 架,战争费用将超过 10 亿美元。在一位参议员提出质询时,国防部长解释道:是的,北越只有一个很弱小的工业体系,空中突击实际上“主要是针对通往南越的输送人员和装备的后勤供应线”,我们怀疑,他们的运输是高度隐蔽的。在 1966 年 9 月 20 日《华盛顿邮报》的一个专栏里问道:既然北越的各种桥梁在夏天的空中突击中均遭到了攻击,并报道说均已被摧毁,那么,“在北越现在还有多少桥梁呢?”。桥梁的确是遭到了攻击,但北越人是修桥的专家里手,短期内又把炸断的桥修复了。
尽管新闻界承认空中突击确实摧毁了许多地面上油料储存区,但是参议员们随即指出,这种作战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例如:“上周,为消灭河内附近的一支由 50 辆卡车组成的运输队,就进行了 11 次任务飞行,共计出动了 40 架次的飞机。”飞行员们遇到了像 1945 年在德国上空所遇到过的那样密集或更加密集的防空火力。
《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杂志刊登了一封信,随后又发表了一系列信件。第一封信是由空军的一名 F-4 式飞机的飞行员写的,后来又刊登了海军的一名“鬼怪”式飞机飞行员的回信,他们提出了大量重要的问题和事实。第一封信的作者问道,为什么要让两名受过长期训练的非常宝贵的飞行员同乘一架 F-4 式飞机去冒险呢?为什么这些价值几百万元的飞机每次出动的武器携载量是那样的少呢?“再没有比看到 F-4 式飞机每次起飞滑出时在其弹射式挂架上只挂两颗 MK-81 或 MK-82 炸弹(重量分别为 114 公斤和 227 公斤)更泄气了。”看来战斗出动的飞机本身似乎比他们所取得的战果更为重要。显然在飞越目标的时俟,中队或联队所能够清点出来的所属飞机的数量,要比他报告摧毁敌人驳船和油罐的数量重要得多。后续刊载的一位海军 F-4 式飞机飞行员的信件,进一步支持那位受到挫败的年轻的空军飞行员的主张。但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年轻的少尉全然反对他的飞行伙伴的观点。
报刊杂志上的讨论和报纸专栏作家们的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政府早期的反对空中突击的态度产生了影响,这样就使北越的物资储备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因此,尽管空中突击在继续进行,但却是很不充分的,而苏联和中国通过国境线和运输船只向北越运送了大量物资、枪支和飞机。在 1966 年 9 月份,苏联使北越的米格-21 式飞机的兵力规模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还派去了一个有 800 名顾问和教练人员的代表团。
丹勒的脱逃
1966 年夏天,对北越工业体系和物资储备区的空中突击继续进行。在此期间,人民军于 7 月 1 日再次组织对美国水面舰艇部队的快艇攻击。“星座”号航空母舰出动的“鬼怪”式战斗机在海防东南 55 英里的海面发现了越方 3 艘正向“孔兹”号导弹驱逐舰接近的 P-6 式快艇。在“孔兹”号驱逐舰以雷达跟踪这些即将发起攻击的快艇的时刻,F-4 战斗机和 A-4 式攻击机扫射轰炸了它们,击沉其中一艘,迫使另外两艘快艇在 19 公里远的几乎没有命中可能性的距离上发射了鱼雷并进行撤退。
在第一艘快艇沉没后不久,飞行员们发现了另外两艘快艇,并迅速摧毁了它们。这一天发生了战争中的一个不平常的转变,美国舰艇抓获了第一个北越战俘。美国被北越俘获的飞行员的数目在不断增加;增加空中突击的次数,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飞行员的损失。在北越遭受密集空中突击的情况下,被俘人员返回的希望是很小的。因此,政府欢迎海军中尉迪特尔·丹勒于 6 月下旬从北越逃脱并返回,而且把此事作为一件鼓舞士气激励自豪感的事情了。
丹勒,是一位德国出生的美国人,他于 2 月 1 日驾驶 A-1H“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从“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到靠近越老边境的老添去执行一项空中拦截任务。他的飞机遭到地面防空火力的严重损伤,丹勒被迫在老挝弃机着陆。最初一个夜晚,他躲过了搜捕,然而,他最终还是被老挝军队的护路队所捕获,他们强迫这位美国飞行员进行强行军,经过了若干村庄,一路折磨他。到达一个丛林营地后,丹勒与其他战俘集中关押在一起,其中有的人被俘有两年以上的时间。
丹勒和他的同伴们于 6 月 29 日用一阵猛烈的射击,枪杀了 6 名北越士兵,逃离了战俘营。他们在浓密的丛林中游荡。丹勒患了严重的黄疽病,他朝着他以为可能获得自由的方向行进着;用所能获得的水果、野菜、野浆果和稻谷维持着生命。
他们用自制的木筏顺着小河漂流而下,来到一座废弃的村庄,在该处找到了一些粮食充饥。休息了一个夜晚后,丹勒和一位患疟疾的空军飞行员杜安·马丁中尉顺流而下前往另一个村庄,这可是个有人居住的村庄,两名美国人突然遭到村民用大砍刀进行的攻击。丹勒逃回到丛林,但他的同伴被砍成致命伤。孤独、害怕和快要绝望的丹勒,继续上路了,这已是他逃离老挝战俘营的第 18 天了。到了第 22 天,他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只能以一些石块标示出“SOS”的求救信号,并只能在此信号附近很小的范围内活动,等待获救或死亡。幸运之神终于来到了这位年轻的飞行员身旁,在第二天上午,一架美空军的 A-1E 式攻击机发现了丹勒的求救信号,并引导一架直升机前来救起了他。这时,他的体重只有 44.5 公斤,而他 5 个月前飞离“突击者”号航空母舰时,体重是 71.3 公斤。
丹勒获救以及他求生的坚定意志震惊了整个美国。他的身体状况最后恢复到了能够继续飞行的状态。他所获得的许多野外生存的经验已经被吸收到各种野外生存的军训营地的课程中去了。显然,被击落并被俘的飞行员仍然存在着生存的可能。事实也证明,具备强壮的身体,并在几乎原始的生存条件下仍具有足够的体力进行活动的人,才能够获救。因此,被击落的飞行员只有经过适当的努力才能经受得住那段艰巨的时期。
夏去秋末,政府在这段时间里估价着空中作战的效果,但是在航空母舰发送和回收飞机的“杨基”站上,空中战斗仍在进行着。对海军来说,度过了年初的激动不安的时节之后,空战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实际上,在范帕特拉于 5 月份突破击落米格飞机的纪录之后,海军只击落了一架米格飞机。(然而美国空军在此期间的空战却很频繁,米格飞机在 9 月至 10 月连续不断地出现在河内上空,美国空军在 6-9 月期间共击落 6 架米格飞机)。
1966 年 10 月 9 日,海军舰载航空兵第 162 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理查施·贝林杰海军中校取得了海军首次击落米格-21 式飞机。这次击落越机的胜利,使这位 42 岁的飞行员得到了一次特别的满足。因为他在 7 月 17 日曾被迫从他的座机上弹射跳伞。当时一架米格-17 式飞机在与他进行空中盘旋格斗时,该机从他的尾后占领了攻击阵位,将他的 F-8 式飞机打得到处是洞。当时他那架受伤的飞机仍能操纵,但在与一架空中加油机会合加油时,他的空中加油探管受损,已经不能展开了,因此无法进行加油了,贝林杰不得不在距离岘港 64 公里的地方弹射跳伞。
越南空军 MiG-21PF 机群
现在,3 个月过去了,贝林杰正在寻找报仇的机会。那天他与另外 3 架 F-8 式战斗机为从“勇猛”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突击机群进行空中护航,他们在一架 E-1“搜索者”式预警机的引导下截击米格飞机。北越战斗机在 915 米的高度上飞行,贝林杰等爬高并发现了越战斗机,贝林杰选择了右侧方一架单独飞行的米格-21 式战斗机。那架米格机显然发现了冲过来的 F-8 战斗机,他便放弃了要攻击的美国突击机群,开始横滚侧转,直冲着地面进行“S”形机动,贝林杰跟踪追击并发射了 2 枚“响尾蛇”空空导弹,这时他已经顾不上导弹的飞行情况了,赶紧拉起“十字军战士”战斗机,飞机啸叫着从地面的稻田地上掠过,而那架米格-21 式战斗机则撞到地面,被摔得粉碎。回到“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后,这位兴高彩烈的指挥官说道:“我盼望这件事已经有 20 年了,真是棒极了!”确实如此,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航空队驾驶过 B-17 和 B-25 式轰炸机的迪克·贝林杰,后来又在海军中继续他的飞行,他还参加了朝鲜的空战,他是连续参加三次战争的飞行员。
贝林杰在击落米格飞机两周半后,“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受到了火灾的严重损伤,火灾对所有航空母舰都是致命的。10 月 26 日,两名水兵将部分最近恢复空中突击时使用过的降落伞上失效的闪光信号弹装回储藏箱时,储藏箱突然起火(后来,一位华盛顿的报纸专栏作家报道此事的原因时写道:“这两名水兵在玩弄闪光信号弹的按钮时,突然信号弹发火了,他们恐慌起来,其中一人,将燃烧起来的信号弹丢进了一个储物箱”)。火灾漫延到了附近的飞机库,引炸了附近的军械库。大火燃经四层甲板,直窜到军官舱。许多刚刚执行完任务返舰的飞行员,也未能逃脱火灾的危害。总共有 44 人死亡,包括第 16 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指挥官(迪克·贝林杰后来接任了这个联队的指挥官)。由于舰员迅速展开灭火,才保全了航空母舰,但许多人牺牲了。2 架直升机被毁,4架 A-4 攻击机受损。“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驶往菲律宾进行局部修理,然后驶经太平洋到旧金山的海军造船厂进行大修。
陆战队航空兵
陆战队航空兵继续执行着其基本任务,支援地面作战部队的行动。在 1966 年下半年,有 5 个 A-4 攻击机中队以朱莱机场为基地进行战斗活动,他们是陆战队航空兵第 211、214、121、223 和 311 攻击机中队。从 1965 年 6 月开始参加越南地面战斗以来,到 1966 年 12 月 7 日凌晨 2 点 30 分一架 A-4 式攻击机着陆为止,陆战队航空兵共计完成 10 万架次的战斗飞行。“天鹰”式战斗机装备了一套雷达系统,能够在复杂气象和夜间执行攻击任务,这就提高了这种飞机的战斗效能。
虽然,CH-46 式直升机分担了一部分空中运输任务,特别是当需要运送大批部队人员时更是如此,但是,UH-34D 式直升机仍然继续担负着直升机部队的主要任务——突击空降和空中运输。9 月 4 日,一架 CH-46 式直升机在越军的猛烈火力下,将陆战队被困的一个小分队援救出来而赢得了一枚空中作战十字勋章。他在北越人民军的火力下往返飞行三次,进行三次地面着陆,将所有的美国人全部救了出来。这种大型直升机的行动,需要固定翼飞机和 A-4 式攻击机以及更大的 F-4 式战斗机的支援。
越战中被击毁的 CH-46
9 月的一次战斗是典型的攻击机支援直升机的战例。战斗中陆战队航空兵第 214 攻击机中队的一名飞行员,因掩护一架 CH-46 式直升机营救 30 余名陆战队士兵而获得空中作战十字勋章。这名 A-4 攻击机的飞行员飞向发出求救信号的直升机,扫射北越人民军的发射阵地,成功地将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已方面来,把越军的地面火力从那架陷入困境的“海上骑士”式直升机上转移开来。
除比较大的直升机外,小一些的直升机则用来遂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火力支援和特殊的任务,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呼叫起义”的绰号。这些直升机装上了在 1.6 公里之外都能听见的扩音器。UH-1E 式直升机以岘港以东的马布尔山的机场为活动基地,他们带着越语翻译飞过可能隐获南越游击队的村庄。这种贝尔公司生产的轻型直升机,一边飞行一边用扩音器警告居民,南越游击队正在进行恐怖活动以及其它一些有关心战的内容。
12 月 1 日,第一批 A-6 攻击机到达越南,使驻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第 242 全天侯攻击机中队和第一混编(照相)侦察机中队到达南越岘港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基地,2 天后就开始了战斗行动。
“海狼”部队和气垫船部队
两种特种作战部队于 1966 年首次参战,这就是“海狼”部队和 SK-5 式气垫船部队。“海浪”部队使用 UH-1B“易洛魁人”式直升机,它们是战场管理组织的一部分,用于遂行监视任务,阻断北越通向南越的供应线。“海浪”部队向江河巡逻艇提供火力支援和侦察保障,用来对付越方的江河运输特别有效,如对付在湄公河上进行运输活动的舢板和帆船等。
用于"海狼"行动的 UH-1B,机鼻是海狼的徽章
经过陆军的初期训练之后,“海狼”部队很快就担负了作战任务。在一次战斗中,3 架 OH-1“休伊”式直升机击沉了 23 艘舢板并击毁了沿河岸的 25 幢存储物资的房屋。
后来又增补了一个“海狼”中队,这就是海军第 3 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这个中队使用“休伊”式直升机,用像 LST 这样的能够驶入江河的坦克登陆舰为活动基地。这个中队的飞行员们给北越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活动带来了困难。他们经常支援江河巡逻艇的行动,当江河巡逻艇进行战斗行动时,第 3 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的小分队或分遣队经常配置在这些巡逻艇的附近,只需几分钟便可飞来参加战斗。这些直升机装备 7.62 毫米口径的双管或单管机关枪,手提式机枪和 70 毫米火箭。“海狼”部队的直升机采用双机编队进行活动,以便互相掩护。
每架直升机配备两名驾驶员和两名枪炮手,轮班进行战斗行动。有时,一昼夜的战斗出动就达 6-7 次。第 3 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在湄公河三角洲保持了 7 个分遣队,共计 22 架“休伊”式直升机,分别配置在若干 LST 式坦克登陆舰上。
气垫船完全是战争中新出现的兵器,1966 年 5 月它开始参加战斗。投入使用的有 3 艘,它们是由贝尔航空公司制造的,形状奇特的兵器。它具有极高的航速和续航力,并能通过普通排水型舰艇无法通行的区域。这种 12米长的气垫船,在船头面有鲨鱼的牙齿,装备 12.7 毫米口径的机枪,活动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使用高分辨率的雷达进行快速搜索,以对付北越的沿岸运输活动。后期,装备气垫船的海军第 17 海岸战术分队,从西贡以南的舌形平原地带向北转移到岘港以南的坦梅,去阻断北越人民军在该地区的渗透活动。这种被描述为“1/3 是飞机、1/3 是直升机、1/3 是船”的气垫船,装有通用电气公司的“LM-100”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功率比用于直升机的小。(待续)
-
加精了,还有的话另开吧(空) 四海之内皆兄弟 (369574)于2004/05/13(22:44:28)..
-
麻烦贴上转自空军之翼(9字) 帅的不明显 (369542)于2004/05/13(21:56:09)..
www.airwing.com 好站
-
贴了6集了总算有人看了(14字) 3Dmax (369546)于2004/05/13(22:03:43)..
图片联结里有,这个我没上传的
-
第六章 白宫的政策和空战
(15495字) 3Dmax (369533)于2004/05/13(21:17:11)..
【警告!有不宜内容】尽管军方叫嚷要进行更大的军事行动,但约翰逊政府似乎反对全面彻底的战争。太平洋舰队司令夏普海军上将是一个坦率而又非常严厉的将军,他主张全面的封锁行动。例如:必须阻止苏联和中国对北越的援助,切断南方越共的补给并且摧毁北越进行战争的能力。夏普认为必须摧毁 6 种类型的目标或“系统”即:发电站、兵工厂、运输系统、军事基地、油库和防空体系,所有这些目标都必须给予更严厉和频繁的打击。
河内周围最初是安全地带,不允许轰炸。于是,那里便成了又一个令人头痛的地方。多数军官认为,只要大多数居民区未受到影响,即使轰炸城市外围的重要工业区,越共也不会停止战争,回到谈判桌上。
夏普将军在 1967 年 1 月建议:他列出的六个系统中的目标,应当同时获准轰炸,而不是逐次获准。他声称:应当允许他依据天气和情报的变化采取更大的灵活措施。尽管夏普要求更多的空中轰炸,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却认为有困难,这是他在华盛顿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飞机损失较大的原因和战争对策时表示的。2 月 15 日当他被问及是否暗示前几年的轰炸失败时,关于对主要目标的轰炸计划,麦克纳马拉作了长篇论述,他认为要提高南越军队的士气,减少北越对南方的补给,并且使北越明白任何使南越屈服的企图都是无效的。下面一个问题涉及麦克纳马拉所提到的,有关飞机损失的“相当含糊的数字”,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受到了历史的批评。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以来,飞机就被分为固定翼战斗机、运输机、侦察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飞机。但麦克纳马拉在国会上就飞机损失作解释时,仅以飞机的产量高于在越南的战斗损失,来消除国会的疑虑。
专栏作家卡尔·罗万在 5 月 25 目的《芝加哥每日新闻》上撰文写道“数百万美元的炸弹像雨点一般”落在工业区,而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作者对这种作法的经济性表示疑问。罗万说:“……五角大楼估计现在大约有 5 万北越士兵在南方,而两年前都是 1.1 万人。”参考当时损失的 544 架固定翼战斗飞机,我不知道损失 200 名飞行员和价值 1.1 亿美元的飞机与北越丝毫没有减少的抗击活动是否是公平交易。如果说有减少的话,那就是北越的暴动。其他的报告还谈到北越增强了防空系统,运输车辆近乎泰然地沿着“胡志明小道”行进。另一个专栏作家称麦克纳马拉“独自在窥视着尽头没有一丝亮光的隧道”。
在战时所有的虚张声势背后,文职官员和军官们都痛苦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可怕的现实:即北越或许能把战争无限期地打下去。他们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承受着大量运输线被切断,承受着工厂被摧毁和美国人的攻击所造成的任何破坏。只要北越的居民区、港口设施、主要机场和农业设施大部分未遭破坏,就不可能改变越南人民军的持久作战思想。
不管夏普和其他高级军官怎样请求,华盛顿仍然只批准少数可似轰炸的目标。5 月 23 日,华盛顿断然拒绝了只有直接轰炸平民区才能结束战争的观点,强行规定以河内为中心 16 公里的范围内不许轰炸,因此,对某些目标的突击被强加了限制。
锦普港是北越重要的煤炭港,当港内有外国船只时就不能轰炸,显然。北越就利用这条规定,几乎每天都有外国船只停泊在港内。从空中眺望锦普港可看到平原上巨大的煤堆。“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名 F-4 飞行员建议,将抽去信管的凝固汽油弹投在煤堆上,紧接着扔下几枚炸弹,点燃泼在煤堆上的汽油,结果就像打火机油点燃巨大的烧烤猪一样。尽管这个计划起初引起了官方的一些兴趣,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个计划永远无法实现。
6 月份,锦普港发生了另一件事,苏联人称他们的商船遭到了攻击,致使一名船员丧生。美国立即派出了一个调查组。当基辛格国务卿在最高会议上交给约翰逊总统一发用过的 20 毫米的炮弹壳时,华盛顿仍不能证实那条苏联船只受到了攻击。
飞行员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那些高炮和“萨姆”导弹密集的空中走廊,他们受到的挫折是可以想像的,因为他们不仅要与地面的北越人民军作战,而且还要履行政府制定的所谓规定,甚至当停在港内的舰船用 37 毫米的高炮向他们射击时,政府还严格告诫海军飞行员不许还击。
1967 年:更为激烈的轰炸和空战
对空军来说,1967 年的新年简直是伴随着轰炸开始的。在精心策划的作战计划(代号“波洛”)中,一个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赢得了 24 次胜利的王牌飞行员罗宾·奥尔兹上校指挥数架飞机,于 1 月 2 日击落了 7 架米格-21,几乎消灭了北越在役的先进战斗机的 50%。这次行动是由米格机对美国轰炸机的猛烈攻击所引起的。这些米格飞机完成攻击后就躲进安全的机场,因为他们知道美国人被禁止进入。这种情形完全不像 15 年前的朝鲜战争,那时╳向北退却穿过鸭禄江时,美国飞行员可以前追过去。
奥尔兹上校懂得问题是怎样引诱北越飞机升空,因为在空中“鬼怪”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可以毫无约束的将其击落。在被称作是越南战争的第一次“纯粹战斗机的胜利”中,奥尔兹和他的小队,首先通过欺骗北越,使其误把 F-4 机群当作 F-105 突击群,然后与北越升空的米格-21M 机群在河内西北的福安机场附近展开了会战。
1 月 6 日有两架以上的米格飞机被击落,北越似乎暂停了米格飞机的活动,直到 3 月份才恢复。然而,3 月份以前米格飞机又在大规模的组装,显然机场不能再成为轰炸禁区了。于是从“小鹰”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于 4 月 24 日突击了河内东北 37 英里米格飞机主要基地白马。白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日本人建造的,是米格-15 和米格-17 的基地。舰载机的突击使 2,000 多米的主跑道和补给仓库受到了中等程度的破坏。两架米格-17 试图拦截,被第 114 海军战斗机中队的“鬼怪”式飞机击落,从“好人李查德”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也参加了突击,不仅把一些米格飞机炸毁在地面,还将两架米格飞机从空中击落。
1964 年,巡弋在东京湾(越南北部)的“好人李查德”号航空母舰
由于美国空军也参加了对北越空军基地的突击,加上米格飞机的迎战,使 4、5 月份成为空战最激烈的时期。5 月 13 日对空军来说是战果特别大的一天,在这天里,两架“鬼怪”式战斗机和 5 架 F-105,击落了 7 架米格-17。空军在 1-6 月的 6 个月中共击落了 46 架米洛飞机,这个非凡的数字使空军第七联队司令威廉·莫耶中将得以对参议院宣称“实际上我们已将米格飞机赶出了天空”。但平静是短暂的。由于从中国和苏联重新获得装备加上采用了新的战术,8 月份北越飞机又大量出现了,并且在保卫安员调度场时击落了几架美国飞机。
美国空军飞行员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量的 F-4 战斗机不得不作为轰炸机群的一部分,而不是发挥其空中优势。如果发现了米格飞机,其作战原则是突击群增速向突击目标飞去,即使空战不可避免,轰炸机仍要继续接近目标,只有当空战迫在眉睫,F-4 战斗机才可脱离机群与米格飞机空战,保证轰炸机顺利通过。
当时海军 F-4 战斗机的一个飞行员称空军战术“呆板”。轰炸机整齐地编成密集队形缓慢地通过高炮、“萨姆”导弹和米格飞机的防御带。这种“蜂拥般穿过”的飞行姿态能被电子战设备定向发现。1967 年以前,海军的每架飞机上都装有电子干扰设备,而空军给突击飞机提供保障的是装备电子干扰设备的“鬼怪”式飞机。如果电子干扰飞机被击落或被迫返航,那么突击群整个航程的安全就受到了威胁。不过,空军飞行员在空中向米格飞机猛烈攻击时的勇气和技能是不容置疑的。甚至连笨重的 F-105“雷公”式战斗机也击落了越军一些飞机。在上述 6 个月的时间里,F-105 击落了 8 架米格飞机。大多数是用 20 毫米机关炮击落的。这个事实促使海空军指挥官们最终确信了,在存在“鬼怪”式战斗机的基础上,对抗完全导弹化的比较先进的战斗机时,火炮仍具有一定的作用。结果 F-4E 战斗机加入了空军,它装有 20 毫米的速射机关炮,而海军在整个战争中一直使用仅装有导弹的“鬼怪”式战斗机。
在战斗激烈时,海军也受领了攻击米格飞机的任务,除 4 月 24 日第一次突击白马被击落两架飞机外,整个航空队仅有一架“好人李查德”号航空母舰上的第 21 海军攻击航空母舰航空联队的飞机受伤。5 月 1 日一名 A-4 攻击机的飞行员将米格-17 双机中的一架击落在北越机场的着陆航线,当时泰德·兹瓦茨中尉正驾驶着 A-4 飞机用“阻尼”火箭向地面上的敌机攻击,僚机告诉他有一架米格战斗机在他后面,兹瓦茨拉起了飞机,后面僚机立即发射了“阻尼”火箭,击落了米格机。
5 月份海军击落了 6 架米格-17,除去兹瓦茨 A-4 的胜利外,其他都是被 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击落的。1967 年 7 月 21 日的战斗是这期间典型的遭遇战,当时 4 架第 24 战斗机中队的 F-8 正给由 25 架轰炸机组成的突击群护航,护航飞机指挥官中队长雷德·伊萨克斯,发现米格机正在爬高企图拦截突击群,于是他离开了编队向敌机俯冲下去,以纠缠敌机。他占据了米格-17 的尾后,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飞机上共带 4 枚),但是没有命中,再次发射后,他发现第二枚导弹没有爆炸,现在还剩二枚导弹了,受挫的伊萨克斯仍在北越飞机的尾后,他又发射第三枚“响尾蛇”导弹,这枚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同时敌机尾喷管突然闪了一下,米格飞机在“十字军战士”式战斗机前方爆炸了。
得意洋洋的伊萨克斯正为米格飞机的火球而着迷,忽然他发现曳光弹击中了他的飞机,他大吃一惊,立即改变了“十字军战士”的航向,正好与另一架米格-17 迎面,在最后的一刹那米格机飞离了相迎的航向,扎进桥面。那一天另外两架米格-17 也被海军第 24 战斗机中队的 F-8 击落了。
米格飞机的损失和 TOPGUN
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声称 1967 年击落了 5 架米格飞机,而当年击落飞机的总数是 17 架,空军和海军击落飞机数的悬殊很难说清楚,弗兰克·W·奥特舰长指挥“珊瑚海”号航空母舰对北越进行了 7 个月的攻击。他写的关于这次行动的形势分析报告给海军很大的震动。奥特报告于 1968 年出版,他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其中包括: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此期间发射 50 余枚导弹部不能击落一架敌机),增加空中格斗技能的训练,并且需要成立一所学校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空中格斗的高水平训练。
这所学校以 TOPGUN 而闻名,最初它被称为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战术和理论研究班。这个学校座落在圣地亚哥东北加里弗尼亚的米拉马尔航空战的一个机库里,1969 年开始教学。学校特别强调的是,如一个飞行员所说“在常规的空中混战中运用新式武器”。它最初是在海军第 121 战斗机中队的支持下建立的。太平洋舰队的训练中队是 F-4 机组,后来,TOPGUN 课程发展为综合性的五周课程,其中包括课堂训练和空战的训练。
参加 TOPGUN 学校学习的机组驾驶自己的飞机与指导人员对抗。那些指导人员通常是新近从越南战场返回的老兵,他们驾驶着小巧的,机动性好的 F-5(T-38) 和 A-4(TA-4J) 飞机,机上涂着代表北越飞机的伪装,这些 F-5 和 A-4 与北越小型战斗机如米格-17 和米格-21 非常相似。他们模拟越南战场的空中对抗。海军在空战中歼灭敌机数量的提高某种程度上应感谢 TOPGUN 学校。1968 年海军击落的敌机与自己的损失比率大约是 2:1,到了 1972 年当空战再一次加剧后,由于接受过 TOPGUN 训练的飞行员加入到舰队,上述比率跃到了 12:1。
切断交通要道
美国早在 1967 年就决定选择河流布雷以阻止北越使用水路运送补给。由于美国频繁地对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的空袭,迫使北越使用通往南越的各条水路。美国不断地监视着北越的水路运输,主要是用于水运的后勤补给船只,简写 WBLC,它被美国飞行员奇怪地称作“韦力克斯”。
2 月 23 日第一次执行布雷任务的是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 35 攻击机中队的 A-6A 飞机,他们把水雷布在大江和南江河上。另外一些雷是在三四月份中的几个夜间布的。最后布了 5 个雷区,不过仍然禁止在重要的港口如海防、鸿基和锦普等地布雷。北越发现了露出水面的水雷便于 4 月份开始扫雷。在布过水雷的河流上几乎没有了运输船,但是欲减慢北越补给速度的意图根本没实现。因为它只不过使北越增加公路运输的卡车数量罢了。
3 月份,一种代号为“白眼星”的新型炸弹在战斗中问世,这种新武器是电视制导的空地滑翔炸弹,飞行员通过炸弹头部的电视摄像机识别目标,在炸弹滑翔过程中提供准确的瞄准。3 月 11 日“好人李查德”号航空母舰上的第 212 攻击机中队首次投放“白眼星”炸弹攻击了在岑山的军营,接着又轰炸了桥梁。
AGM-62“白眼星”滑翔炸弹
炸桥战役
美国飞机对桥梁的轰炸是一个有趣的迫令人迷惑的故事。横跨河流和边境上的桥梁是北越公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给线从这里可以通到南方。炸毁一些重要的桥梁,必然阻止后勤补给。起初这看来是很容易的,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在越南战争中发生了另外一些事情,使得美国政策的制定者们和军官们对北越丰富的资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严重估计不足。
保罗·杜梅大桥,现更名为龙边桥
位于河内郊区红河上的保罗·杜梅大桥承担着大量的铁路运输任务。因此受到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队的极大注意。1967 年 8 月 11 日空军 F-105 战斗机炸坏了大桥,可在 10 月初它就恢复通车了,虽然再次轰炸使其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但大部分仍是完好的。
有些桥梁被炸了,与之相连的重要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也被迫中断。但破坏的桥梁不会存在很长时间,换掉那些损坏严重的结构,仿佛一夜之间又建起了一座新桥。一些飞行员报告说:看到浮舟沿河岸排列着,等着重建被损坏的桥梁。美国报纸的专栏作家不理解为什么要轰炸这么多桥梁,因为这个国家毕竟没有这么多桥梁。这些专栏作家不可能看到北越人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使他们以惊人的速度重建桥梁,所以需要追加轰炸。
河内以南 128 公里有一座桥叫清化铁路公路桥,位于乌江上,它的存在象征着美国飞行员所称的“炸桥战役”的令人心碎的失败。从 1965 年 3 月到 1968 年 11 月停止轰炸的 3 年半内,为轰炸清化桥出动了近 700 架次,为此损失了许多飞机。尽管这座桥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损坏,但他们顶住了所有的轰炸,包括一些精心策划的轰炸,仍然屹立着并担负着交通运输任务。1967 年 3 月海军试用“白眼星”滑翔炸弹对清化桥轰炸,尽管是直接命中,但桥仍然存在。
直到 1972 年加强了对北越的轰炸后,寓言般的清化桥终于被炸毁了。5 月 13 日空军 F-4 飞机轰炸清化桥时使用了所谓新型的“灵巧炸弹”,它是一种激光制导武器,能自动导向被飞机上发射的激光束所照射的目标。在此之前北越已经在清化桥附近建起了保护网,而且抢修的努力丝毫没有受到大桥长期瘫痪的影响。
常规炸弹将清化大桥周围炸成月球表面
被激光制导炸弹炸毁的清化桥
获准轰炸河内和海防的企图破产后,军官们又提出了一条建议:“孤立”海防,即继续保留那些重要的补给集中的地区,但破坏它的外围道路。当桥梁、隧道和公路受到猛烈轰炸时,北越回报的是密集的高射炮火和通过柬埔寨开辟新的补给线,而且特别注意增加水路运输。
在空中轰炸频繁的日子里,海防显然用尽了弹药。因为,有一天飞行员在对地面目标攻击时,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遇到往常的高炮弹幕和“萨姆”防空导弹的威胁。北越人打开雷达欺骗进攻的部队却没有发射导弹,美军仅遭到 37 毫米的小口径高炮的抗击。两天短暂的休息后,恶劣的天气阻止了以后 3 天的任何行动。天晴以后轰炸继续进行,但北越的高射炮火也恢复了。海防显然重新得到了补给。
连续轰炸的结果是:8 月 25 日北越从海防撤离了部分市民,并且在外交上和中间调解人中开始制造舆论,声称北越即将努力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停战协定,以缓解港口大城市的压力。然而,这仅仅是个策略,攻击仍在继续,仅八月份美国海军就击落了 16 架北越飞机。美国海军主要是使用“杨基”站水域的“星座”、“勇猛”、“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实施轰炸的。北越对美国轰炸的反应是:8 月 21 日 80 多枚“萨姆”防空导弹集中攻击了轰炸部队。美军用炸弹、火箭、“白眼星”滑翔炸弹炸毁了后勤仓库、调车场、机场。8 月份从“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A-4 攻击机攻击了海防附近的鱼雷快艇基地,击沉了 3 艘快艇。
1972 年底以前河内赢得应得的重视。它成了空战历史上防御最严密的城市。河内长期拥有 15 个“萨姆”导弹发射阵地,近 600 门各种口径的高炮以及附近驻屯有米格-17 和米格-21 的机场,因此它对每个轰炸部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恶劣天气往往是阻止轰炸的主要因素,而在此时海军 A-6 攻击机便再度成为主要的攻击飞机。
1967 年中期,轰炸加剧后,飞机的损失有所增加。八月中旬当两架 A-6 飞机在河内北部完成任务后,迷航飞到了中国边境上空时。美国空军和海军的飞机跟踪着那两架入侵中国的飞机并不断发出警告。当其中一个飞行员在他的无线电发射机里呼叫“农夫,农夫”(北约给米格-19 的代号)后不久,这两架美国飞机便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显然中国击落了入侵的 A-6 攻击机,后来查明 4 名机组人员中仅一名得救。
在华盛顿有一半人反对战争。有关战争的议题在政府部门中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周围。麦克纳马拉是肯尼迪政府最后留任的高级官员之一,《纽约时报》称他是“总统决定的避雷针”。的确,围绕战争的行为,麦克纳马拉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在 8 月份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他仍坚持捍卫轰炸政策,他解释道: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北越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指从自行车到大型卡车的运输系统)遭到轰炸的严重影响。关于切断公路运输的问题麦克纳马拉说“我们的军事领导人永远不会认为有可能完全切断这些补给线”。关于对居民区的轰炸逐步升级的问题,他回答道“全面的轰炸违背美国在战争中的有限目的”。对海防的轰炸,明显是想要封锁北越的主要港口,但是不能完全达到目的。他指出海防是“一个便利的而不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这表明北越通过港口从陆路获得了大量的外援。
对轰炸战役的作用大多数人感到失望,然而麦克纳马拉却说:那是让北越人自已明白。他说“至于摧毁北越人的意志,我从众多的报道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份有迹象使我相信,不进行轰炸战役就能改变北越领导人的决心或是剥夺人民对他们的支持”。
美国的基本政策没变,轰炸仍在进行。根据美军自己的记录 1967 年进行了大量的轰炸,仅海军就大约轰炸了 30 个“萨姆”导弹发射阵地,187 个高炮连,以及轰炸了 955 座桥梁(注意:由于北越修复了被炸的桥梁,所以许多桥梁是被重复炸毁的),炸毁了数以千计的火车、机车、卡车和船只。在空战中击落了 14 架米格机。至少有 11 艘航空母舰参加了对北越上千架次的突击。每天的空袭牵制着北越平民从事防空。而南方的平民则进行另外一些活动,北越要打击的主要目标南越的补给线,经常遭到南方平民的破坏。战斗行动的代价越来越高,但是越军的活动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空袭的限制。
搜索救援行动
当华盛顿仍沉浸在不停的争论中的时侯,美国对越南的突击却正在进行着。无论何时突击何地都必有搜索救援活动。过去所说的越南战争中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经过反复筹划并采取有效方法,营救弃机跳伞飞行员的作战行动,要不然那些飞行员就会被俘。在防空严密的地域,尤其是被称作“铁三角”的海防、河内、清化等地域上空飞行的优秀的飞行员,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被击落,将有多大被救的可能性。
1965 年在组织救援行动的初期,主要是使用空军的 HU-16“信天翁”式水陆两用飞机,它的基地在岘港。这种格鲁曼公司制造的双发飞机救回了许多被水流冲到离岸边 3 至 4 公里的落水飞行员。有些搜索救援是在恶劣的海情下进行的,还有一些是在敌岸密集的火力威胁下进行的。
HU-16
由于斗争的激烈和伤亡的增加,必须加强搜索救援的工作。1965 年 4 月前,第二个搜索救援站建立了。第一个救援站由一艘游戈的,担负搜索救援任务的驱逐舰与 A-1“空中袭击者”式飞机组成。老式的螺旋桨飞机最适合搜索救援的长时间飞行。因此第二个搜索救援站包括了海军“海怪”式直升机和作为母舰的驱逐舰。直升机能在几分钟内到达飞行员的落水处。他们在执行完第一次任务后,进一步改进了救援工作。第一架 SH-3“海王”式直升机于 1965 年 11 月开始服役,与较小的“海怪”式直升机相比,它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双发动机的安全性高和作战半径更大等特点。这种大型直升机是航空母舰舰载机,而不是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载机。
小型“海怪”式直升机改装了装甲和机关炮,以便在对方的炮火下营救飞行员。A-1 攻击机和 A-4 攻击机特别小队以及后来成立的 A-7 攻击机小队在突击飞机的航线附近飞行,以便听候召唤配合搜索救援任务。罗萨里奥代号“罗沙上尉”是 A-1H 的飞行员,他想起那个不寻常的一天。那天他和长机参加了一次搜索救援任务。1967 年“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上的两架“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和一架空军的“信天翁”式直升机已经出去 2 个小时,5 分钟前又派出一个 A-1 小队去营救。海军也接到召唤,要求帮助弃机跳伞的空军飞行员驱赶北越士兵。一架“海怪”式直升机征得“信天翁”式直升机飞行员的同意后,试图前去营救。这时两架“空中袭击者”式攻击机冲着荣市和“海怪”直升机方向飞来。
就在这时,长机说他的电台坏了,命令僚机罗沙来引导。A-1 攻击机继续向前飞行,与“海怪”式直升机相遇。“海怪”式直升机立即召唤他们跟着他向内地飞去。飞行员尽力使机身上的小绿色“KAMAN”标记能被地面人员发现,并且不断摇摆着和拉起飞机,同时搜寻着地面的火堆。过了一会儿,海军的三机中队发现从信号闪烁的地方升起一股白烟,他们降低了飞行高度,接近地面后才发现,跳伞的飞行员已被救到另一架直升机上。
1966 年 10 月,“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上的海军第 162 战斗机中队的一名年轻的飞行员,令人难以置信的被第二次救起。7 月 12 日罗勃特·亚当斯上尉被迫从他的 F-8 战斗机上跳伞后,在北部湾被救起。此后不足 3 个月他的飞机又被地面炮火击伤,亚当斯再次被迫从他的“十字军战士”战斗机上跳伞(第一次跳伞是因为飞机被“萨姆”导弹击中),这次他为了躲避敌人的地面部队而降落在山区。
在跳伞过程中,他使用了每个机组人员都配备的小型个人救生无线电台与救援直升机取得了联系。由于树叶太茂密直升机驾驶员无法看到亚当斯,只得由亚当斯把飞机引导到他的隐身之处上空。一直到亚当斯攀登在救援的悬梯上时,飞行员才看到他。
许多搜索救援活动成了令人激动的故事。1966 年 8 月 31 日,“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上的海军第 63 照相中队侦察独立小队的主管军官托马斯·塔克上尉在海防港内被救起。当时塔克正在执行轰炸后的判读照相任务,他的 RF-8 飞机被 37 毫米的高炮击中。立即导致飞机失控,塔克勉强使“十字军战士”式飞机的航向转向外海,最后不得不在离地面 450 多米的高度跳伞,他的落水点距海岸仅 130 多米,可以清楚地看到北越的舢板和船上的
旧缆绳(渔民每抓获一名美军飞行员,越方给予 200 美元的奖励)。
一架“海王”式直升机从反潜航空母舰“奇尔沙治”号上起飞前去营救塔克。塔克落水后不久就被岸上密集的炮火淹没。为了躲避攻击,直升机只得在距水面十几米的高度上飞行。飞行员发现了塔克救生所发出的闪光信号,便朝他飞去。这架大型直升机在距海面 9 米的高度上悬停了很长的时间,让塔克爬上悬梯进入飞机。
有些搜索救援活动与营救塔克一样紧张,却没有这么成功。1966 年 2 月 7 日第 56 攻击机中队的 5 架 A-4E 战斗机从“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北越的目标。“天鹰”式攻击机发现了一些铁路车辆,便向目标俯冲下去,突然藏在树林中的高射炮连向他们开火并且击中了一架 A-4 攻击机,飞行员爱柏·法弗上尉试图使飞机飞向东京湾,因为那里被营救的可能性大些。但是飞机失控了,他被迫跳了伞。在他下落的时候,同伴的飞机在
他上空盘旋并通过无线电告诉他即将营救他,然而同伴的营救是短暂的,因为法弗告诉他们,他可以看到北越士兵正向他走来。
当时一架正在飞行中的救援直升机收到了呼叫信号,但时间太短了。一架“天鹰”在空中盘旋,指挥着这次行动,其他飞机则向冲上来的越军士兵扫射。这时两架 A-1 攻击机也加入了激烈的救援行动,看起来救援似乎可以成功了。但是,直升机还没有出现,显然飞行员迷航了。攻击机飞行员的连续扫射多次打退北越士兵,最后弹药打光了。着陆的飞行员呼叫说北越士兵几乎在他的身边了。这时候再也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了,他被俘了。
搜索救援活动大多数是成功的。最值得美军称道的是发生在 1968 年 6 月 19 目的救援活动。那天午夜后不久,克利德· E·拉斯思上尉和他的“海怪”机组在“普雷布尔”号驱逐舰上接到命令,去寻找被击落的“美国”号航空母舰的 F-4B 机组。F-4B 的飞行员和他的雷达操纵军官正躲在丛林中等待救援。拉斯思上尉趁着黑夜在不熟悉的地域上空飞行,地面有轻武器追着射击。两个弃机着陆的飞行员大约相距 130 米,当拉思斯飞向第一个飞行员时,点燃在小路上的信号火焰熄灭了,于是挣扎着的飞行员完全陷入了黑暗。拉恩斯竭力控制飞机并保持飞机的平稳,机组人员则用机关炮向黑暗中射击以击退北越士兵。
与此同时,两个幸存者向另一个较开阔的临时选定的机降点冲去。拉恩斯使受伤的飞机着陆后,边射击边等候着两名飞行员,两名飞行员边射击进穿过稻田。机组人员击退了接近中的越军士兵。两名飞行员终于跌跌撞撞地上了 UH-2 小型直升机。拉恩斯立即起飞。飞回母舰降落时,油箱里所剩的油仅够再飞 5 分钟。
布莱斯是海军陆战队第 6 观察中队 UH-1 的飞行员,在应召营救被越军士兵逼到海滩附近的海军陆战队员时,他发现 50 名北越士兵正向 4 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射击,他立即用航空火箭和机关炮连续扫射。由于飞行高度太低以致于爆炸的碎片击中了他自己的飞机。最后飞机降落在临时选择的搭载区,一直等到 4 名陆战队员上了飞机。由于“休伊”式直升机超重了,他发动了 4 次,飞机才勉强起飞。1969 年 1 月 16 日他与拉恩斯上尉一道晋升为少校,成为海军陆战队最年轻的少校,他当时年仅 27 岁。
搜索救援工作主要有提高士气作用及合理的军事、经济意义。飞行员的训练投资是根当大的,而且这些飞行员在被俘后的审讯期间可能被迫透露出有价值的情报。因此营救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搜索救援活动贯穿战争全过程。1972 年 6 月 7 目一架“海王”式 HH-3 直升机准备派到北越海岸执行任务,营救作战计划制定好后,这些大型直升机就被装上了装甲及一门每分钟发射 4,000 发的全自动格林机枪,还有一些 M-60 手控机关地。一架 RA-5C“民团团员”式侦察机被“萨姆”防空导弹击中,机组人员在跳伞之前把飞机驶向外海。“海王”直升机被引导到预计跳伞点后,不久便发现了“民团团员”式飞机的机组成员,这时又有一架直升机加入营救工作,并且从机上跳下来一个蛙人以帮助落水的飞行员。“海王”直升机则负责打捞。虽然蛙人从机上跳下来时受了伤。但他还是发现了飞行员,飞行员立刻问他“上帝怎么来得这么快?”这时,“海王”直升机开始遭到岸上火力的攻击,同时一艘巡逻艇向他们这个方向驶来。如果有任何迟疑,那么营救工作就没法完成了。
在越南战争中有无数次搜索救援活动,其中有些是一般性的,有些则不是。不过搜索救援作战是越南战争的鲜明特点之一。搜索救援机组经过严格训练后,克服了等待召唤的厌烦,在应召时表现出勇敢精神。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的大火
东南亚的战争为海军各阶段的作战提供了经验,一些原属于大西洋舰队的航空母舰被临时派到西太平洋执行任务。1967 年 8 月 6 日,“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离开了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市,开始她的第一次战斗巡航。载有第 17 舰载航空兵联队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是美国第一艘在龙骨上建有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她载有东海岸飞行中队和海军第 11、第 74 战斗机中队的 F- 4B,第 106、第 46 攻击机中队的 A-4E,海军第 11 侦察攻击机中队的 RA-5C“民团团员”式飞机,她的侦察情报系统作了较大的改进,她还载有海军第 10 重型攻击机中队的 KA-3B 式飞机,海军第 123 航空母舰空中早期预警中队的 E-2A 飞机。7 月 25 日“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抵达“杨基”站便投入战斗。在以后的 4 天里她的舰载机出动了,150 架次而无一损失。
7 月 29 日上午 11 点前“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正准备第二次弹射飞机时,一枚“祖尼”空地火箭意外地从停在舰尾飞行甲板末端的 F-4 飞机机翼下点火,击中了 A-4 攻击机的油箱,油箱随即爆炸,大火燃遍了整个飞行甲板并且引起了军械库的爆炸。大火被风吹到甲板上吞没了整个舰尾。甲板下的住舱即刻成了 50 人的死亡井,有一些舰员被爆炸的气浪掀到海里。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附近的船只立即赶来支援。1966 年 10 月自己曾遭受过灾难性火灾的“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也靠在旁边给这艘大型航空母舰灭火和提供医疗救护。周围护航的舰船向燃烧着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喷水,一小时内便将飞行甲板上的大火控制住了。但甲板下层的火势用了 12 小时才得以控制。这场灾难造成了装备和人员的巨大损失。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附近的船只立即赶来支援
在 18,200 平方米的甲板上布满了飞机残骸,人们竭力清除未爆炸的炸弹,把它们堆在旁边。一名海军军士长发现一枚炸弹已经被火焰包围了,他拿着一个小灭火器冲了过去,突然炸弹在他面前爆炸了,他和附近的几个消防队员被炸死了。最后炸弹全被拉走了,扔在一边,脱离了飞机。一位年轻上尉发现他竟然能扛起 113 公斤的炸弹。
在 18,200 平方米的甲板上布满了飞机残骸
船员将副油箱和弹药转移
烧毁的 A-4E
大火被完全控制后,接着就是清点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在这场灾难中有 134 人死亡,21 架飞机被毁,另外 43 架受损。重新修复这艘航空母舰估计要 7,200 万美元。受创的“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取道菲律宾回国,于 9 月 14 日到达诺福克。
8 月 15 日美国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即航空母舰安全检查小组,检查舰上火灾的原因。10 月 18 日这个小组发表了检查报告,他们在其中建议:要研制一种用于飞行甲板的遥控消防系统和更加坚固的军械库,要完善救生设备,并且加强火灾中的救生训练。
由于“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受重伤,退出了战斗,剩下的“星座”号、“奥里斯坎尼”号、“勇猛”号和“珊瑚海”号等航空母舰于 9 月份到达“杨基“站,继续投入战斗。他们的舰载机对桥梁、仓库、“萨姆”防空导弹发射阵地和机场进行了突击,力争在雨季来到之前给敌人最大程度的摧毁。这一年不到 11 月便开始下雨和出现低云天气,此时越军就利用暂停轰炸的间隙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胆地向南方运输补给。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还是倾向于圣诞节停火。在停火前加强布雷可以对敌人的补给线造成很大的威胁。
更多的新飞机
1967 年 12 月 3 日“突击者”号航空母舰到达“杨基”站,它为空中作战带来了一种新式飞机即沃特公司的 A-7A“海盗II”。起初打算用 A-7 取代 A-4 成为主要的轻型战术飞机,但实际上直到战争结束 A-7 与“天鹰”式攻击机一直在并肩作战。A-7 式飞机虽然与 F-8 外观相似,但它是全新设计,象 F-4 一样,空军把它称作 A-7D 批量生产。当“突击者”号航空母舰到达南中国海时,其舰载第 147 攻击机中队即第一个投入实战的“海盗”中队的编制中,包括 24 名空军人员(其中 3 名飞行员),他们是来鉴定这种飞机为空军服役的可能性的。
A-7A
“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 A-7 攻击机和其他航空母舰上的 A-4 攻击机协同轰炸海岸防御阵地和汽车运输队,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后的陆上战斗。但时间和天气阻止了更大规模的行动,在这期间只有 A-6 攻击机能从正规的基地起飞。恶劣的天气使北越修复了许多被炸坏的桥梁,因此需要海军飞机进行追加轰炸。
虽然夏季不是米格飞机活动的高峰期,但它的活动仍较频繁。美军在 1967 年的最后 3 个月里仅击落 3 架米格机。而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飞行员却用空军飞机击落了一架刚服役的米格飞机。12 月 7 日海军陆战队的多伊尔·D·贝克上尉驾驶一架驻扎在泰国乌隆的第 13 战术战斗机中队的 F-4D“鬼怪”式飞机,在与空军交换海外任职飞行时,击落了一架米格-17。当时贝克正在执行他在北越的第 13 次任务,为 F-105 护航时发现一架低空飞行的米格-17,贝克追上去,用20 毫米的航炮射击越军的战斗机,最后炮弹打光了,他便接通了导弹,操纵笨重的飞机,尽力使猛烈机动的米格飞机在他视野内的导弹发射距离上。经过过载为 11 个 G 的转弯机动后,他稳住了飞机,向敌机尾后发射了“猎鹰”式空空导弹(当时贝克击落敌机是海军陆战队唯一的纪录,直到 1972 年才有另一名陆战队的交换任职的飞行员驾驶空军“鬼怪”式战斗机击落了一架米格-21)。海军陆战队的任务不允许其飞行员频繁地与敌机交战,他们的任务是给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支援,他们的功绩在日常的作战和对地面的激烈炮击中湮没了。然而如果没有空中支援,海军陆战队的地面作战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海军陆战队在 1967 年初就得到了一种新型直升机,这 4 架大型 CH-53A“海上种马”式直升机于 1 月份到达大理石山空军基地。海军陆战队第 63 重型运输直升机中队的 4 架新式飞机使部队的运输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截止到当年底,CH-53 直升机从战场救回了 120 架受伤的 UH-34、OH-46 直升机。
CH-53A SEA STALLION
在一些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对待生与死是有区别的。5 月 10 日午夜刚过,海军陆战队侦察分队的 7 名士兵在南越广治附近受到越军士兵的攻击,他们便召唤直升机协助撤离。3 架 CH-46 直升机被派去救援,在救援行动快要结束的时候,3 架直升机被敌人击中了,一名副驾驶牺牲,六名机组人员受伤,四名陆战队员死在地面。
1966 年 3 月 CH-46 直升机第一次随海军陆战队第 164 中型直升机中队到达越南。由于它在 1967 年中期连续发生了 8 起事故,使它受到了人们的指责,事故的原因好像是因为加固直升机的尾翼造成的。“驮马”式UH-34 直升机在越南战争初期的战斗中首当其冲,直到 1969 年 8 月才离开越南战场。
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仍然得出一个有趣的启示:就是要充分利用那些或许是二流的飞机。从 F-9、F-2/5“美洲豹”系列发展而来的,比 EF-10B“空中武士”式飞机稍差一点的格鲁曼公司的 TF-9J”美洲狮”教练机,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应用,朝鲜战争刚结束时它加入了海军舰队。这种后掠翼飞机能执行空战、对地攻击、照相侦察等各种任务。然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这种飞机就已经退役,仅保留了一些预备中队。有一架双座“美洲狮”教练机经过改装后,与比较先进的 TA-4J“天鹰”攻击教练机一道在教练机中队中服役到 1969 年。
在越南,“美洲狮”战斗教练机继续为海军陆战队服务,尽管它起初的任务是充当战术空中协调员和为直升机护航,但是从岘港战役到后来的朱莱作战中它几乎无所不能,在装备了航炮和航空火洗后,这种老式飞机也可以直按支援海军陆战队的地面作战。以及对美军前方的越军阵地实行空中突击。在海军陆战队的第 11 航空兵大队的 TF-9J 战斗教练机的机头上,有时会画上鲨鱼的牙齿。
1967 年晚些时候,第一架 TA-4F 开始取代老式的格鲁曼公司的 TF-9J“美洲狮”。双座的“天鹰”飞机,更出色地接管了截击指挥任务,例如 1968 年 10 月 TA-4F 在靠近目标上空盘旋,指挥引导第 77 特遣部队的舰船,尤其是“新泽西”号战列舰对岸炮击。美国重新启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封存的战列舰,用它来支援岸上作战,她的口径为 16 英寸的火炮能消灭海岸上的任何目标。在南越 TA-4 攻击教练机还执行过多次重要的侦察任务,如搜索“萨姆”导弹发射阵地和仓库等。
TF-9J
与 TF-9 和 TA-4 任务相似的塞斯纳飞机公司的 O-1E“鹰犬”式观察机是螺旋桨上单翼常规装备的飞机,起初是用于平时的空地联络。美国空军和南越军队用“鹰犬”式观察机执行的任务大体相同。最初给海军陆战队提供保障的 O-1 观察机在 1965 年 9 月到了使用的最后期限,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再寻找这种飞机,最后终于又找到 12 架,经过彻底检查,证明可以使用后便加入了现役。它们被空运到越南后参加了几次重要战斗,其中包括 1968 年的溪山围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充分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运输机,如 C-47/117“空中列车”、有名的 DC-3 客机的军用型、C-54“空中霸王”以及军用 DC-6 等,这些老式飞机每天运输补给品来往于南越海岸,他们为前线的部队运去食品和弹药,同时运送调动的部队。尽管运输工作令人厌烦,有时这种飞机在返回着陆机场时还会飞进南越游击队地面火力范围,但与敌人偶然的小接触,会使机组人员非常兴奋。
海军陆战队自己拥有 KC-130“大力士”型空中加油机,这种四个涡轮螺旋桨的飞机装备了海军的加油装置、加油锥套和软管。海军陆战队第 152 加油运输机中队给 A-4 攻击机提供了有效的支援。A-4 飞机从朱莱起飞时减少了燃油携带量以获得最大的载弹量,然后从空中特战的“大力士”加油机那里加满燃油后,再飞向目标。
1967 年底以前,11 艘航空母舰参加了在越南的战斗,舰载机出动了很多架次,投掷了大量炸弹,并且投入了很多时间。尽管这些数字引人注目,但依然存在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即北越没有和谈的愿望。而且当圣诞节停战快到来时,北越已经打算利用这次停战。因为在这个时候运送人员和补给到南方没有空中威胁,所以他们总是这样做。成千的车船挤满了通向南越的公路和水路,等待着停战的到来。圣诞节使海军第 63 照相中队的侦察机飞行员和地面机组人员的情绪格外激动。他们在北越补给线上空飞行了许多架次,每次都带回北越活动的充分证据,它表明北越正在谋划一些大的行动。
--------------------------------------------------------------------------------
本论坛由小熊在线(www.beareyes.com)joyt制作及维护